【茶世界】茶之传播 | 茶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交流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【茶世界】茶之传播 | 茶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交流

编者按

中国是茶的故乡,茶树起源于中国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、栽培、利用茶叶的国家。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,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。在“一带一路”的时事背景之下,茶业界正在实现产业升级,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。福建是国家倡议“一带一路”的核心区,又是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发祥地,山海侨优势凸显,大有可为。在【茶世界】里读懂茶,从茶里看世界。


茶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交流

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,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古代中国海陆交通发达,政治、文化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国界。所以,中华茶文化丰富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华茶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历史。



一、茶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交流

朝鲜半岛在4~7世纪中期,是高句丽、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代。632-646年间(相当于唐贞观年间),新罗逐渐统一了朝鲜半岛,开始从中国引进饮茶习俗。


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,百济、新罗与中国的往来频繁,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关系也较密切。特别是新罗,在唐朝有通使往来120次以上,是与唐通使来往最多的邻国之一。新罗人在唐朝主要学习佛典、佛法,研究唐代的典章,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将茶文化带到了新罗。


公元828年,新罗使节金大廉将茶籽带回朝鲜,种于智异山下的双溪寺庙周围,朝鲜的种茶历史由此开始。朝鲜《三国本纪》卷十《新罗本纪》兴德王三年云:


“入唐回使大廉,持茶种子来,王使植智异山。茶自善德王时有之,至于此盛焉。”


二、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交流

中国的茶与茶文化,对日本的影响极为深刻,日本茶道的发祥与中国文化的熏陶戚戚相关。


唐朝,大批日本遣唐使来华,到中国各佛教圣地修行求学。当时中国的各佛教寺院,已形成“茶禅一味”的一套“茶礼”规范。这些遣唐使归国时,不仅学习了佛家经典,也将中国的茶籽、茶的种植知识、煮茶技艺带到了日本,使茶文化在日本发扬光大,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,并赋于新的精神内涵。


日本的抹茶道


唐贞元二十年(804),日本最澄禅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,师从道邃禅师学习天台宗。唐永贞元年(805),最澄从浙江天台山带去了茶种归国,并植茶籽于日本近江(今滋贺县)。


根据弘仁五年(814)闰七月二十八日的《空海奉献表》(《性灵集》第四卷)记载,日本延历二十三年(唐贞元十年),留学僧侣空海来到中国,两年后的大同元年归日时,空海带回了大量的典籍、书画和法典等物。其中,奉献给嵯峨天皇的《空海奉献表》中提到:


“观练余暇,时学印度之文,茶汤坐来,乍阅振旦之书。”


日本空海法师画像 


有关茶的确切文字记载出现在《空海奉献表》以后的第二年——嵯峨天皇弘仁六年夏季问世的《类聚国史》中,记载了嵯峨天皇行幸近江国、滋贺的韩崎,路经崇福寺,又在梵寺前停舆赋诗时,高僧都永忠亲自煎茶奉上。


最澄之前,天台山与天台宗僧人也多有赴日传教者,如六次出海才得以东渡日本的唐代名僧鉴真,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天台宗的教义,而且也有科学技术和生活习俗,饮茶之道也是其中之一。


宋代时期,宋代的制茶、饮茶方法先后传人日本。目前,日本还保持中国蒸青“碾茶”的生产特点。生产高级“抹茶”的原料和玉露茶(高级绿茶)相同。方法是将茶叶(鲜叶)蒸热后,稍加揉捻,直接烘干再用机械碾成粉末,拣去素梗,制成“抹茶”。因此,保持了茶叶本来的真香、真味、真色,清香味醇,翠绿艳丽。


日本的抹茶


径山坐落在今浙江余杭、临安两县交界处,属天目山北麓。唐时,即以法饮所建的径山禅寺而闻名于世,为江南禅林之冠。径山历代多产佳茗,相传法钦曾“手植茶树数株,采以供佛,逾手蔓延山谷,其味鲜芳特异。”后世僧人常以本寺香茗待客。久而久之,形成一套行茶的礼仪,后人称之为“茶宴”。


日本荣西禅师曾两次到中国留学,回国后写下《吃茶养生记》一书,这是日本最古老的一部茶叶专著,他对茶叶的倡导,促进了当时日本茶业的发展,所以荣西被誉为日本的“茶祖”。


日本“茶祖”荣西像


日本圣一国师于1242年将浙江余杭径山茶种子以及径山“研茶”传统制法带回日本。


1259年,日本南浦绍明到杭州净慈寺、余杭径山寺,拜径山寺虚堂和尚为师,学习佛经。据《本朝高僧传》记载:


“南浦绍明由宋归国,把茶台子、茶道具一式,带到崇福寺。”


而日本著名的“天目茶碗”,则是由入宋的日本僧人到天目山径山寺、禅源寺学习归国后带回日本的,被奉为日本国宝。


三、茶文化在土耳其的传播交流

公元473-478年,突厥商人以蒙古边界为中界地,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,与我国进行茶叶贸易。


土耳其茶园


1888年,土耳其从日本传入茶籽试种,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。经过不断开发,特别是在国家采取多种鼓励性举措之后,茶业生产逐步走上了规模化发展之路。


四、茶文化在印度的传播交流

印度很早就从西藏传去了饮茶法。1780年,英国东印度公司引进茶籽入印度加尔各答等地试种,但因种植不当而没有成功。1834年,印度组织了一个研究中国茶在印度种植问题的委员会,并派遣委员会秘书戈登来中国调研,引种了大批武夷茶籽,并雇用了中国工人经过多次试验,终于成功培植。1950年后,印度茶业迅猛发展起来。今日的印度已经是世界上茶叶的生产、出口、消费大国。


印度制茶图


五、茶文化在斯里兰卡的传播交流

斯里兰卡在4~5世纪就与中国有文化交流。1841年,中国数株茶树种于斯里兰卡的咖啡园中,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东方星殖公司发展种茶。1875年,斯里兰卡在1000多英亩咖啡园遭遇病害后,转而种植茶树替代,茶叶产业迅速发展起来。


斯里兰卡茶园


六、茶文化在其他亚洲国家的传播交流

茶叶还通过海上“丝绸之路”向东南亚等其他亚洲国家地区传播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泉州一带,这里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海外交通大商港之一,与世界上百个国家地区有通商往来。宋、元时期,泉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。而当时毗邻泉州的茶叶产地不少,茶从此向东南亚传播。


1780年前后中国广东珠江流域的外国商馆,大量的中国茶叶通过他们运到欧美各国


南亚诸国是中国从海上通往地中海和欧洲各国的中介地。元、明代以后,中国茶经过这些国家传向西方,形成了一条海上的“茶叶之路”。正是通过这条途径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才开始遍及欧美各国。


清代前期,中国的茶叶生产有了惊人的发展,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前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。茶叶更以大宗贸易的形式迅速走向世界,曾一度断了整个世界市场。


1684年清政府取消海禁,茶叶海运贸易迅速发展,先后与中东、南亚、西亚、西欧、东欧、北非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。中国茶叶大量外销欧洲,引起欧洲贸易逆差。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通过贩卖鸦片来达到商业目的。1842年,清政府被迫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实行五口通商(广州,厦门,福州,宁波,上海)后,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更为迅速;同时,由于清政府允许大量鸦片和工业品进口,致使贸易入超与年俱增。为了平衡贸易逆差,抵制白银外流,清政府大力发展农业,从而使这一时期的茶叶产销呈现一片兴旺景象。据史料记载,1886年出口茶叶量达13万~41万吨。


清朝时期中国茶叶出口


在英、法等国家资本家的扶持下,越南于1825年、缅甸于1919年开始建立茶园,生产红茶。


公元1684年,德国人由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试种,没有成功。1731年,从中国输入大批茶籽,种在爪哇和苏门答腊,自此茶叶生产在印度尼西亚开始发展起来。



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)

鸣谢:来源于中国茶叶博物馆编著的《话说中国茶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分享,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,在此表示感谢!

Baidu
map